北極星輸配電網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孫藝新 劉素蔚 柳占杰 2019/5/15
北極星輸配電網訊: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型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在數字技術驅動下,電網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功能將得到轉型升級,對新經濟的連接力、支撐力、帶動力將不斷增強。
數字經濟——傳統行業
演化升級的新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包括兩大組成部分:一是數字產業化,即信息通信產業,具體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二是產業數字化,即傳統產業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生產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人民幣32萬億元,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0%。
當前,數字經濟正在深刻影響我國經濟發展格局與社會治理形態,并呈現出四大趨勢:一是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物聯網、云計算基礎設施加快布局,實現了環境動態可感、萬物實時互聯,讓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數字基礎設施普惠廣大人民群眾。二是促進創新驅動的業態涌現。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數據跨界融合能力不斷提升,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增長帶來新動能。三是激發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數據資源快速融入到研發、生產、流通、服務、消費全環節,傳統行業逐步成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力軍。四是助力產業互聯網快速崛起。數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實體產業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成為新的風口。
能源電力、公共交通、金融、信息通信等具有網絡性、普惠性和高滲透性的基礎行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基礎行業數字化轉型不僅為行業生態圈帶來網絡協同、資源匯聚、平臺支撐等價值,也將為數字經濟繁榮注入新的活力、動力。
以數字化塑造新一代電網
進一步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當前,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融合發展趨勢日益明顯,電網具有承載能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基礎性樞紐地位,以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為載體的能源互聯網將與數字經濟緊密融合,為數字經濟提供信息互聯互通功能,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新貢獻。
以新一代基礎設施重新定義電網功能形態。自愛迪生用1000盞電燈點亮門羅公園開始,持續穩定的電力供應服務就成為整個工業經濟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下,電網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提供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能源基礎服務成為電網的基本功能,支撐新模式、新業態的孵化與商業模式創新。在產業數字化方面,電網不斷提升整個系統的能量效率與信息價值密度,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樓宇、智能家居提供綜合能源服務,實現能源互聯網由供給側向需求側、用戶側的全鏈條價值連接、能量傳遞與信息交互。在數字產業化方面,電網作為數字中國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為5G通信、物聯網接入、信息資源商業化利用提供通道資源保障,為能源安全芯片、能源人工智能、能源區塊鏈提供技術拓展,推動整個社會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應用能力不斷提升。
以能源產業融合與電力數據智能重新定義電網價值形態。在產業融合方面,電網將著力于打通能源電力的業務壁壘與信息壁壘,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提供安全、便捷、經濟、綠色、智慧的綜合能源服務。在數據智能方面,電網的價值不局限于電網物理層面的建設與運營,還要充分挖掘電力數據的價值,為用戶提供精準、智能的數據服務產品,為政府提供高質量的宏觀趨勢研判,為社會提供多元化的資訊服務。
以共建共創促共享共贏重新定義電網社會形態。電網的價值創造模式與社會大眾息息相關,數字能源、數字運營、智慧車聯網、光伏云網等新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將吸引社會資源共同合作,與用戶在互動中協同創新,電網發展的成果將帶動全社會共享,從而使電網的社會屬性進一步突出,成為全社會資源共享、利益共享、平臺共享、生態共享的載體。
由此可見,電網企業的價值不局限于自身的經營績效,而是要充分釋放互聯網的連接、融合、重塑價值,使能源產業的內在協同價值不斷放大,使全社會用能成本持續降低,為數字經濟創造價值、釋放活力。
“三型兩網”——數字經濟下
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戰略轉型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的“三型兩網”建設,本質上是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戰略轉型,核心是以數字化轉型激發企業發展模式徹底轉變,實現“自我革命”“賽道轉換”“跨界創新”,從而帶動產業發展與全社會經濟增長,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與動力變革。
國家電網充分考量數字化變革的驅動力,以顛覆式創新視角迎接新一輪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交匯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已成為傳統產業升級和新型業務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大數據不僅是處理非結構數據的手段,更是一種開展跨界創新的思維方式,使得互聯網企業與傳統能源企業協同發展成為趨勢;云平臺不僅是一種基礎性的數據處理與存儲服務,還成為很多新型制造業、服務業的戰略工具;物聯網的發展迎來了萬物互聯的新階段,與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結合將為未來的能源交易、能源服務提供無窮的想象空間;移動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消費模式,其應用領域正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快速拓展;人工智能則成為上述變化的加速器,以算法、算力、數據為代表的新框架足以顛覆以經驗、規則與模型為主導的傳統業務體系。
我國經濟正面臨復雜性與周期性特征,國有企業將承擔更大的責任與擔當。國家電網建設“三型兩網”將聚焦國家發展全局、數字創新潮流與產業發展特點,以數字化轉型為重點,發揮央企的示范帶動效應。
建設樞紐型企業,關鍵是打造能源高效轉換利用樞紐、能源業務業態創新樞紐等,其中數字化對信息的整合集成是關鍵樞紐,將數字化技術與能源生產、消費各環節充分融合,促進資源要素的高效利用,提升整個電網的價值創造能力。
一是聚焦產業融合與網絡協同,發揮“云網”對分布式能源資源的匯聚、引流、優化作用,構建源網荷儲廣泛聯接的能源互聯網,提升能源產業的協同化水平,促進多種能源形式的靈活轉換,全面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二是以應用為導向推進集團數據橫向貫通,培育數據智能運營的一體化創新能力,改變條塊分割的傳統信息化建設模式,促進數據驅動的企業運營模式創新。
建設平臺型企業,關鍵是打造敏捷的能源需求感知平臺、開放的能源電力業務平臺、普惠的經濟社會發展平臺,其中數字化將作為多方協同的中介與橋梁,發揮資源規模經濟作用。
一是加強電網各環節人、事、物的全感知,實現電網與上下游企業、客戶的全時空泛在連接。二是打造數字化環境,消除信息不對稱,構建能源互聯網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孵化平臺。三是釋放堅強智能電網與泛在電力物聯網融合的平臺功能,將電網企業定位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提供者與商業模式創新的合作伙伴,提升感知力、連接力、創造力、帶動力。
建設共享型企業,關鍵是打造共治共建的發展機制、公平公正的能源交易機制以及共創共贏的商業運營機制,其中數字化與共享機制融合,釋放能源產業生態活力與創造力。
一是促進產業協同的合作共享,培育數字化能源生態。發揮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共識價值,促進智慧城市、智能家居、電動汽車等生態共贏業務模式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強民生導向的利益共享,打造數字化產品與服務。以大數據、云服務為實施重點,帶動精準扶貧、節能降耗、營商優化、便民服務,使全民共享電網發展成果。三是建立創新驅動的機制共享,共建平等透明的數字化企業文化。建立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驅動的管理備案機制與信息共享機制,釋放國企改革、“放管服”的制度紅利,打通管理梗阻,激發職工和用戶的參與意識與獲得感。